是誰殺死了爵士樂?
一篇夭折了的,無法出版的爵士樂手之訪問.
攝影師忘了儲存照片,版面的規定是:只刊登自己記者攝影的照片,這篇文章唯有落得無岸可泊的下場...:(
唯有,轉貼在自己的blog上.
不少人認為,爵士樂已變成不是活在這時代的音樂,新派爵士樂令人聽得愉快、很棒,卻欠了撼動人心的元素。曾經用作反抗社會不公,反抗對有色人種不平等政策的爵士樂,今時今日,已是一個以接近傳統技藝,令聽眾由此傾倒的音樂類型。
極愛爵士音樂的村上春樹撰文說:「對於新一代爵士樂手來說,你說﹕『要反抗啊,要戰鬥去爭取呀!』對Marsalis(Wynton Marsalis 著名新派爵士小號手馬塞拉斯)他們也許只會聳聳肩說﹕『你們這樣說,到底要我們去反抗什麼呢?』,「是誰殺死了爵士樂?」村上如此質問。
「我不認為爵士樂已死!」現年38歲,美國著名爵士樂小號手萊.哈葛羅夫(Roy Hargrove)說,「若果它正在死亡,那麼其他音樂都會死亡……爵士樂實在影響不同類型的音樂, 如一些音樂的seven chords演繹,也受爵士樂的影響。」他強調。
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,爵士樂壇奄悶疲憊,沒有了五十至六十年代那股火氣,爵士樂界一班年輕樂手,興起一股名為"Young Lions Movement"的運動,其中馬塞拉斯,以及受馬塞拉斯影響什大的萊,更成為當中旗手之一,令爵士樂走出悶局。萊透過小號,把M-base、Free Rap、Hip Hop、R&B、Jazz Funk、Neo Soul玩得出神入化,被稱為爵士樂的清泉。
萊的爸爸是爵士樂手,玩柔號(Flugelhorn),家中放着柔號,柔號的聲音,總是吸引着小萊的耳朵。九歲,他拿起了平生第一個小號,「我記得讀書時,若有同學說要玩爵士樂,就一定是色士風色士風色士風,很悶蛋,哈哈哈哈……」
雖然他是爵士樂的清泉,公司的市場策略,與自身創作,他的取捨是什麼?「唱片公司總有市場策略,有時候,本來負責市場的,會踏過界要你這樣奏那樣演。有趣的是,很多時候公司認為一定令聽者愛上的音樂,結果不一定如此,音樂根本無法算出方程式。在這個圈子十多年了,我很明白這種情況,真要視乎跟公司那位拍檔合作,可幸的是,很多時候,都是由我負責玩音樂,他們負責推銷。」他自信地說。
萊認為,他玩爵士音樂的最終目的,是對人的心靈治療,「無論是聽者的靈魂體,都得到美好感受,或多或少,讓耳朵浸淫在音樂的spa中,哈哈哈哈…
…如果愈來愈多聽的人因此得到心靈紓緩,就可能改變,繼而有一種神奇力量令社會轉變。」
訪問萊的時候,快到「九一一」紀念日,對他來說,九一一是不是一個啟發點,令他希望把自己的音樂,成為人家心靈的療方?「老實說,我不太想提起『九一一』,實在很難跟你談『九一一』,或者私下跟朋友談還可以,但其實我嘗試不要太過get involve(這段回
憶),較stay away,希望想得較正面一些。」萊回答,一改剛訪問時的笑臉,然後,是一段很長很長的靜默。
Profile:
即興奏樂爵士小號手萊‧哈葛羅夫(Roy Hargrove)在九月初率領其組合,來港舉行「萊‧哈葛羅夫爵士5人組」音樂會,為本年度「繽紛爵士樂」系列揭開序幕。
萊的早熟音樂才華,因為一次馬塞拉斯到訪萊就讀的公立中學而被發掘,馬塞拉斯不但安排萊上特別音樂課,又安排到紐約、歐洲和日本遊歷。88年他中學畢業,初入大學時,已被著名的《Down Beat》雜誌選為當年爵士最佳爵士樂獨奏手。
1996年,萊組織了樂隊「熔爐」(Crisol),成員包括古巴的敲擊樂手和美籍黑人爵士樂手,在意大利俄韋圖爵士樂節演出,即場錄製成唱片《哈班那》,獲格林美獎。90年代後期,他開始創作音樂和編曲,令爵士樂界吹皺一池春水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